半制品帶堿對染色的不良影響分析
時間:2016-12-22 來源:印染人
一、 前言
隨著現今對節(jié)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,用水成本的逐步上漲,棉等纖維素纖維織物在染色前、后整理前較易發(fā)生半制品坯布上的帶堿現象,甚至在染成品上布面PH值8以上的情況也時有發(fā)生,有的甚至超過了9;其中連續(xù)式長車軋染生產線的又比間歇式浸染方式更為頻發(fā)。
染色后、后處理前的半制品坯布帶堿現象,會對后處理、后整理方面的較多助劑品種產生較大的不良作用,有時還很深遠(如對一些不耐堿水解的活性染料染色的紡織成品,數個月后仍會由于布面帶堿而發(fā)生風印等退變色問題)。因住往在后處理、后整理時疵病才顯露出來,這就給查找問題發(fā)生的原因帶來困難,容易產生誤導誤判,而把注意力一味地集中在后處理、后整理助劑等方面。
二、 對一些后處理助劑帶來的影響
后處理泛指染色工序完成后的水洗、皂洗、固色(或交鏈劑處理)等工序內容。
對于活性染料的染色來說,須經皂洗充分地把浮色去除以后,才能顯露出穩(wěn)定的真正的染色色澤。固色是為提升色牢度等內在質量指標而所采取的,雖然某些固色劑會對色相色光產生一定的偏移,但這應在放樣工作時預先給予掌控,而增加色牢度是固色的第一目的。
然而,一些常用的重要的固色劑、交鏈劑品種,大都最為適宜的工作浴pH值在5~6.5的弱酸性,在堿性介質中,PH值越高則效果越差,到一定堿度后甚至會有沉淀物析出。
不良的工作浴條件,將得不到應有的作用效果,使色牢度等指標不能得到滿意的提升。此時,即使提高固色劑或交鏈劑的用量,牢度的提升并不呈現同步,故也就失去了增加助劑用量的意義。
三、對后整理方面一些助劑的影響
后整理為染整工程三大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最后一環(huán),它對于紡織品功能拓展、作用延伸、檔次提升等意義重大。
后整理上的一些重要助劑品種,如有機硅類柔軟劑、免燙樹脂整理劑等,也與固色劑、交聯劑類助劑有相類似情況,也需要在弱酸性的工作浴中進行處理才比較適宜。
有所不同的是,有機硅類柔軟劑忌諱所在的,并不是堿劑能直接破壞使纖維柔軟的硅油,而是對乳化了的柔軟劑能產生破乳作用。純有機硅油并不能直接在紡織品上使用,故要用乳化的方法,制成硅油含量一般在10~15%的乳化液(或微乳液),才能成為真正可供使用的商品柔軟劑。
堿劑對乳化了的柔軟劑能產生破乳性,使乳化劑失效而析出硅油,隨著時間的推進,分離和析出的硅油點,經多次再聚集,而形成直徑較大,肉眼可辨的油滴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漂油現象。這些分離析出的硅油,沾污到織物上后,便將形成大小不一的油斑油點疵病。更為嚴重的是,有機硅油與纖維結合堅牢,使這類疵病的剝除和回修相當困難,故對此只有防重于治,才有積極的實際意義。
另在后整理中占有重要一席的免燙整理樹脂中,在使用時多需要酸性催化條件,故保證軋槽工作浴的PH值在規(guī)定范圍,也就具有相當的關鍵性。
后整理的各種項目,基本上都采用軋車浸軋的連續(xù)方式,它的優(yōu)點是效率高、速度快,并且有幾乎接近于百分之百的原料利用率。若半制品坯布帶堿,則會對軋槽中的工作浴產生累積影響,使工作液的pH值逐漸上升。所以,往往在起始剛開車時并無問題,經過2000~3000m后,逐浙出現問題,并越來越嚴重,這對于缺乏現場經驗的來說,容易產生錯覺而誤判。僅從表面現象出發(fā),單從助劑上去找原因,不但使問題得不到解決,還會最終一頭霧水。
后整理上的各種整理項目,大多數堅牢性、耐久性都十分優(yōu)良,少有可以有效用于剝除的配套化工藥劑,這就使疵病一旦發(fā)生后,便很難有效回修,故與后處理方面的問題相比,后果更為嚴重。
四、 引起布面帶堿的易發(fā)因素
4.1 纖維素纖維在前處理以及染色中,基本上都是在較高pH值的工作浴中進行。由于燒堿、純堿等堿劑的作用,對纖維素纖維具有很大的直接性(親和性),加上纖維素纖維極其優(yōu)良的吸水性能,故要對纖維上已充分滲透吸附的堿劑作清洗時,需要大量的清水來洗滌,其中除了大量冷水,還需要使用熱水,有時還要酸堿中和來給予配合。由于去堿工序的水耗、能耗與去除效率,基本上是一個成正比的關系,所以前處理與染色也是耗水耗能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是棉等天然纖維素纖維與堿劑的性能特征,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所決定的,到目前為止,織物染整加工還離不開堿劑。
4.2 機械設備的工作方式,也直接決定到水洗效率,不同的水洗方式,如浸洗式、噴淋式、反沖溢流式、震蕩式(超聲波)等,均有其不同的品種適應性,不同設備類型的水洗效率效果是存在差異的。
生產中對于水洗設備既要求能節(jié)約用水、用汽,并且能有良好的凈洗效果,然而這二者之間是有一定矛盾的。對于纖維的凈洗去堿來說,保證產品質量是其基本原則。否則,發(fā)生病疵以后再作回修的話,將會得不償失反而造成水、能源、其他原材料的更大消耗和浪費。為此確保一次成功,是節(jié)水、節(jié)能最根本的措施之一。
4.3 染整節(jié)水節(jié)能是一個幾乎沒有終點的目標。首先是機械設備設計上必須考慮,其設計的出發(fā)點、目的和目標,設備運轉的工作原理,應盡可能地滿足染整工藝的要求。對于凈洗效能,節(jié)水節(jié)能效果,只有經過大生產使用以后,其結論才是可靠的。
染整應用的工藝方案,也必須依據設備的性能特點,制定出合適的針對性工藝。所以,染整人員除了對相關化工原料的性質性能的了解,還需要了解設備。合理的工藝方案和流程,既能保證洗滌效率,也使減少水洗次數和工藝時間成為可能。
4.4 經檢測可發(fā)現染色后、后處理前的染色半制品(包括最終染成品)的布面pH值,即使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,也是呈現起伏不定的變化。
一般來說,機械設備與工藝設計上的缺陷,一旦發(fā)生問題,將是成批量性的,而操作與現場管理上發(fā)生問題,則是動態(tài)變化的。所以,這也是一個管理上不能遺漏的關注點。
經長期觀察,還可發(fā)現水洗上的問題與前處理工序發(fā)生的問題有相類似性,具有一定的季節(jié)周期性,在天氣溫度較低的冬天,波動情況尤其頻繁。水洗的水溫,對堿劑等化工原料(包括助劑)的溶解均影響明顯,故凈洗工作中不能缺少熱水的洗滌。可以看到一些液態(tài)的助劑,有不少品種在夏天呈很容易流淌的稀薄溶液,很容易化成均勻的工作液,但相同的助劑到了冬天,則會變成高粘度的稠厚狀,化料難度變大。與此所對應的是,到清洗環(huán)節(jié)時,不同水溫的清洗用水,凈洗效能也就并不會相同。
純堿即使是在夏天,用室溫冷水化料時也易吸收進結晶水分子,而生成低溫水難溶化的固體狀老堿沉淀析出,當用50~60℃或以上的熱水化料時,便溶解很充分而并不會有老堿生成。到了冬天冷水的水溫很低,如果水洗的水溫與次數等不能加以區(qū)別,凈洗效能則也會自然地相應下降。熱水對纖維素纖維的滲透性遠優(yōu)于冷水,所以有“最便宜的滲透劑是熱水”一說。由于熱水可以提高溶解性,還能促進滲透性,就進一步提升和強化了對堿劑的清洗基礎。所以,可以看到與之相類似的前處理方面的病疵,與化料不良和事后清洗不良亦常相關,亦常在冬季易發(fā)多發(fā)。
因此,若一線的擋車操作人員對水洗問題認識不足,以為水洗無關大局而隨便對待,甚至以為這對色澤沒有什么多大影響,在水溫、水量、水洗次數、水洗時間等工藝參數方面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,后遺不良影響就將難于避免。
4.5 由于織物在前處理、染色二大環(huán)節(jié)的工作浴中長時間的處理,堿劑在纖維上的滲透與吸收吸附,已極其透徹,在坯布所受張力極大的連續(xù)式軋染生產線上,還存在一個容易發(fā)生表面清洗的問題,特別是對一些高密度的、厚重的坯布來說尤為可能。對此,除了清洗應予加強,中和處理也當屬有益的補充。
另需注意到的是,除了坯布、纖維種類的變動性,水質的變化、設備和配套設施上的故障,都是常有可能的客觀現象,再加上工藝執(zhí)行等主觀方面的干擾的可能性,致使半制品坯布帶堿也是會呈現動態(tài)性,常有可能高低不一地無規(guī)律。為此,現場管理上對軋槽工作浴pH值的定時檢測和糾正,應定為工藝規(guī)程。
五、 結束語
pH值是化學反應的關鍵條件因素之一,所以也被列為染整生產上的四大工藝條件之一。染色半制品的帶堿,對于后處理、后整理方面的不少助劑的負面作用,雖其影響的機理各有不同,但會產生后遺癥這一點上是共同的。
造成半制品坯布上帶堿的原因,從表面上看,當然地與水洗有關,但不同的水洗機械、工藝措施與水洗效率效果與之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。此問題看似小事,但后遺的負面影響面卻甚廣,不少染成品的質量問題都與此有關,故必須給予充分重視。